一、三纲:君为臣纲,师为徒纲,父为子纲,夫为妻纲。 三纲是人的三种关系,在封建社会里君与臣,师与徒、父与子,夫与妻之间的关系,“三纲”思想的源头是孔子,在西汉时期董仲舒《春秋繁露》有这么一段话:“殷因于夏礼,所损益可知也?所因,谓三纲五常也”。 今天本人认为这“三纲”必须重新定义,君臣关系就是社会中上下级的关系,师父与徒弟关系,领导与员工的关系;父与子,夫与妻都是平等而相互尊重的关系,最重要的就是这个“纲”,何为纲?纲就是榜样、就是模范、就是表率、就是核心。三纲的关系就是:领导是下属的榜样、模范和核心,父亲就是儿子的榜样和表率,丈夫就是妻子的榜样和模范。所以三纲就是君臣有义,师徒有情,父子有亲,夫妻和顺。 二、 五常: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。 仁:仁就心里不但有自己,而且要有别人,所以“仁”字就是一个“人”加个“二”,为人处世不能太自私,心有大爱、心系他人,孔子说仁者爱人,这是道德最核心的标准,正如歌曲所唱,人人都献出一点爱,世界将变成美好人间。 义:以前“义”为“義”,就是把美好善良的行为放在头顶位置,正义、道义、义气,就是不但要讲究公正合理,还要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,为人光明磊落,讲道理讲正义。 礼:“礼者,理也”,为人当懂得以礼貌待人,尊重别人,处事不可自私自利,要通情达理,礼就是礼节规矩,是道德的原则。 智:作为道德范畴来说,智就是懂得、开悟、明了的意思,心里明白世事对与错、是与非、真与假、善与恶、什么可为,什么不可为,明事理讲原则,不是小聪明而是大智慧。 信:信乃人言,人就当言而有信,为人诚实讲信用,这是中华民族自古的传统美德,言无信,行不果。 三、 四维:礼、义、廉、耻 践行“礼”、“义”之道,就是人与人的和谐相处,从而达到家庭和谐、社会和谐。廉就是洁身自好,廉洁奉公,是官品、也是人品,是一个人的道德操守,耻就是面对不道德行为时的羞职心,是做人的底线,也是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,人不知耻就不是人,有羞耻心的人对于坑蒙拐骗损害他人的事情是做不出来的,会感到羞耻。大而言之,曾经的中国饱受欺凌和掠夺,我们必须要懂得雪耻。 四维最早是管子所言,《管子》:“四维不张,国乃灭亡”。当年开国领袖在惩治贪腐时曾说过这样的话,“礼义廉耻,国之四维,四维不张,国将不国”。今天仔细想来,这正是中华民族传承了数千年的道德标准,时至今日依然是国之兴盛的基础。 四、五伦:君臣、师徒、父子、兄弟、夫妇、朋友。 五伦就是人与人的五种关系:君与臣、师与徒、父与子、兄与弟、夫与妇、朋与友。《孟子》有云:“使契为司徒,教以人伦:君臣有义、师徒有情、父子有亲、长幼有序、夫妇有别、朋友有信;逸居而无教,则近于禽兽”。这五种关系其实也就人在社会上所有的关系,领导与下属注重礼义之道这就是忠,师徒之间如同亲生父子、父子之间有尊敬爱护之心就是孝,兄弟之间手足之情就是悌,夫妻之间恩爱相敬就要忍,朋友之间诚信相待就是善,这就是人在社会当中处理人际关系的道理标准。 五、八德:孝,悌,忠,信,礼,义,廉,耻 孝就是孝道,孝顺父母、师父,尊敬长辈,悌就是兄弟之间的互相扶持和爱护,忠就是爱国,信就是诚信,对人对事必讲信用,礼义廉耻就是四维的道德准则,“四维八德”,就是中华传统美德,包含着做人的标准,做事的准则,人在社会上立身安命,所作所为都必须有规矩,没有规矩不成方圆,在几千年传承下来的孔孟之道,四维八德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,并不是封建保守的规矩,中华民族正是以这种仁义之心、正义之道、优良美德如今依然屹立东方,经久不衰。 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【三纲五常】的美德。